20

MAR

2017

「天啊!这是什么鬼东西,也太难用了吧!」

类似这样的话,是否也常出现在你我身边?你可曾想过,从一早起床,到回家洗洗睡,我们每天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物品,是不是也曾经因为使用上的不顺利,而影响心情呢?明明是相同作用的物品,有的让人倍感贴心,有的却让人万般灰心。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眉眉角角,都与 UX 息息相关,如果设计师能多点同理心,多站在用户的角度着想,相信就能减少不愉快的发生,甚至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

以下笔者借由分享自已周末一天的日常生活,带你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用户体验: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传统时钟 vs iPhone 就寝时间

8:00 AM

早晨的床边,传来和声悦耳的轻音乐,缓缓睁开双眼,阳光洒落窗前,聆听树上鸟儿高歌,准备用愉悦心情迎接崭新的一天;还是,「铃铃~铃铃~铃铃~」耳边震耳欲聋的闹铃声,刺眼的阳光,还有吵死人不偿命的麻雀,让人一早就开始感觉到不耐烦...

没错,一个最简单的闹铃声,决定了你一天的心情!传统闹铃,诉求的是要在一大早就吵醒你,但是好的闹铃设计,例如 iPhone iOS 10 「就寝时间」功能,通过由小声渐进到大声的轻音乐唤起你,并记录你每一天睡眠时间,还能每晚贴心提醒你该睡了,确保让你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就是生活中很棒的用户体验例子,一个能真正为用户着想的好设计。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传统遥控器 vs Apple TV 遥控器

8:30 AM

拿起遥控器来看个早晨新闻吧,打开电视,选好频道,调整音量。不禁让人想问,当你拿起遥控器时,真正会按的键有哪些?电源开关、上一台、下一台、大声、小声...还有吗?大多遥控器都设计的很华丽,把全部功能都放到接口上,但其实用户真正会用的功能,大概只有几个最基本的简单功能,设计越复杂不等于越好,相较于 Apple TV 遥控器,只放了重要功能,不仅更小更好拿取,操作上也更单纯。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电池型号 

10:00 AM

按着按着,遥控器就是没反应,应该是没电了吧,正当打开电池盖要换电池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 2 个 A,疑~是要换 2 号电池吗?错!AA 是 3 号电池!AAA 是 4 号电池,你以为 A 是 2 号电池吗?错!C 才是 2 号电池...我的老天鹅啊!一系列好让人崩溃的电池型号!然而你以为各国的电池型号名称都一样吗?错!台湾的三号电池,在大陆是五号电池;台湾的四号电池,在大陆是七号电池...只能望天自问,为什么型号和电池本身链接性这么低,为什么在都是讲中文的国家却又是不同的型号名称啊...

像是比较好的例子是衣服 Size 型号,S号、M号、L号、XL号。S号 = SMALL、M号 = MEDIUM、L号 = LARGE、XL号 = EXTRE LARGE,衣服的大小型号和英文第一个字母链接性很强,而且也较容易记得和不易搞错。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某卖场发票 vs 某便利商店发票

12:00 PM

趁着去卖场补货顺便买电池,然而正当你兴高采烈的站在结帐柜台前,你以为结完帐会拿到一张发票吗?错!你拿到的是连绵不绝的清明上河图...什么鬼啦!为什么总是要给我这么多我不会用的折价券,我压根一点儿都不需要啊!这些卖场难道就不能给我一张单纯的发票就好吗?

电子发票是政府推行的一种「无纸化」美意,但因当初配套措施没规划好,导致有时交易明细表比发票本身还要长好几倍,甚至有些业者还会在交易明细表后附上超多折价券、优惠券,不仅没达到环保效果,更成了一种没有站在用户立场考量的扰民设计。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板桥某餐厅大门 vs 台北某公司大门

1:00 PM

吃饭时,发现进出餐厅的大门很特别,同一面门的两半各自写着「推」和「拉」,但是其实门把的设计是相同的外形,一般人就很容易在这边卡住,为什么这边是拉?而那边是推?其实好的设计,应该是要符合「操作暗示(affordance)」,也就是说,当人们自然看到这个物品的外形时,要能够很直觉的去操作,而不应该是强迫你去适应它,因为这只会让你对于使用这些产品感到更不愉快。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某广场停车场 vs 台北市政府停车场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桃园八德国宾停车场

3:00 PM

开车来去看场电影吧,在停车场找车位这件事情,总是让很多人感到困扰。传统的停车场会让你犹如进到移动迷宫,不但找不到停车位,更惨还会迷失方向。比较贴心的停车场设计,通过红灯和绿灯告诉你这里有没有位置,让你远远就能一目了然,甚至当你下车时,柱子上会用颜色和数字来划分区域位置,让你才不会忘记自己车停在哪一区呢!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某影城 vs 基隆秀泰影城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某影城 vs 八德国宾影城

4:00 PM

你有没有过一种经验,进到电影院找座位时,总是得花很多精力寻找自己的座位号码,更糗的是你还可能会坐错位置。很多电影院的座位设计,把座位的号码小小的写在座椅背后,到底是有多怕被人看见?当你从第一排进场往上找位置时,不但让人很难辨识座位号码,且更容易会造成误坐。比较好的电影院座位设计,号码是直接大剌剌的写在椅背上,让你不看到也难,有些甚至连在扶把上,还会以数字和箭头指示号码是哪一边,让你不仅不会坐错位置,更不用再和隔壁的陌生人抢扶把上的饮料座。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某停车场 vs 板桥大远百停车场

6:00 PM

看完电影,离开电影院前得先去缴个停车费,但看到这样的停车场缴费机设计,真的让人很无言。一般来说,停车场和缴费机都是在地下室,往往不那么明亮,所以都会通过灯光来提示你投入代币的洞孔位置,上图左边这台机器,整个皮肤设计得很复杂,在投币孔上方还有一个「闪闪发光」的指示灯,画面上也充满了一堆数字,还有用黄线框起来的投币孔...相较于右边的缴费机设计,发光的地方就是很明确指示你投入代币的洞口,简洁有力,不拖泥带水!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某餐厅厕所

7:00 PM

晚餐前先来去上个厕所,话说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最单纯的指示,而不是乱七八糟难以辨识的厕所标示...如上方左图,一般来说,女厕会用红色,男厕会用蓝色,但为什么下面的箭头却又用不同的颜色标记?还有如上方右图,厕所只有两间,一间蹲一间坐,而上方的标示又将男女分成两边,所以是说这个厕所男生只能用蹲的?女生只能用坐的?还是说这是非常先进的男女共用厕所?而且为什么没有小便斗呢?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巴黎艺术博物馆厕所

说到这里,也让我想起曾经看过巴黎艺术博物馆的厕所标示,你能看得出来这充满艺术气息的男女厕标示,哪一个是男厕?哪一个是女厕吗?(我连到现在都还分辨不出来...)



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图片出处:某影城厕所 vs 台北 101 美食地下街

最悲剧的来了,上完厕所要洗手,但不管你把手放在感应水龙头前怎么样乔角度,水就是不给你流出来,内心只能大喊:「是怎样?我不是人吗!水流不出来是我的错吗?」相信我,这绝对不是你的错,感应不到你的手是水龙头的错啊!因为当产品设计不好时,不是用户的错,而是产品的错!(拍肩)

像上图左边的水龙头,因为手的高度太高,红外线感应不到手,所以水流不出来。右边这个水龙头则是将感应区放在洗手区上面的位置,所以不会因为高度感应不到手而流不出水来,更厉害的是,左右两边的横杠就是烘手机,洗好手直接在旁边烘干,赞啦!

以上这些都只是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冰山一角,每一个人每天都会使用各种物品,体验好的物品就是好的 UX 设计,体验不好的物品就是没有为用户着想,不仅让人印象不好,甚至还会影响到品牌的形象与价值。


设计改变体验,体验改变设计

设计和体验是息息相关的,好的产品设计不应该是强迫你去适应它,而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着想,解决用户和产品交互所产生的问题与感受。Don Norman 说过:「若您希望人们去使用某个物品,您必须确保他们能轻易的去感觉、理解与诠释这个物品是什么,并确保他们能够知道怎么使用它。」UX 设计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一个精神,站在用户的角度,带着用户的同理心,去感受用户的感受,改善用户的体验,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多用点心,多替用户着想,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生活上的 UX 专家。

作者:Elan

推荐阅读: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订阅痞客邦 UX 实验室,博客会在每周一中午更新喔!


点击订阅后请至信箱收信,并确认订阅完成。技术提供Feedio

 

痞客邦 UX
24 人追踪

文章:50

人气:14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