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MAY

2017

承上篇文章 西南偏南 SXSW 第二弹(上):从用户出发的实作 中提到「人们在情境中的实际需求」,你可能听过「换位思考」、「同理用户」等类似的概念;我们真可能同理用户吗?可能的话,又如何同理?活动期间参与了两场相关的演讲内容,对我而言主题很陌生,但感受到的冲击却很深,以下内容分享给大家。

IMG_4770.JPG

(下述讲者若于 SXSW 讲者介绍页内没有文本介绍,将以其他网页链接替代)

行为改变设计

我们常以为专家、资深服务人员、甚至服务设计人员能确实地理解人在特定服务中的实际需求,但真是如此吗?Moral Issues in Designing for Behavior Change 中,两位讲者对行为改变的设计提出些讨论。

两位讲者 (O'Day & Bucher) 都是医疗心理从业人员,他们常见到:医疗从业人员会希望以专业角度提供一些信息,让客户改变导致身心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这并不表示客户们听到了这些建议,就一定会发生行为改变。行为改变,需要同时具备「动机」、「能力」、「机会」,才「可能」改变,并非具备了就一定能促成。

IMG_4775.JPG

讲者举例:某客户因烟瘾,导致身体有不良反应,如果只告诉他抽烟对身体不好,并不容易使他有改变的意愿,因为他真正抽烟的原因其实是同侪压力,压力未消除,毫无动机驱使他改变这项行为。又例如:希望某客户不要成天摊在家不动,请他多出外走走;但如果他就是生活在根本难以走路的地方,像是交通差容易出车祸、治安不好容易被子弹射⋯⋯等等,即使有动机、有能力,也没有机会让他改变行为。

身为服务设计人员,如果没能探询客户真正的行为动机,去同理处境,给予信任的态度⋯⋯等从事切身了解客户需求的行动,不但难以改变客户的行为,甚至在道德层次上也未能达到良善的程度。

无障碍设计

做 UX 研究的人,很难不碰到「同理心」的概念,但我们真的能同理感官障碍者的服务痛点吗?Design for Accessibility 的讲者 Jordan Dunn,带着大家理解关于视觉障碍的设计。他本身是遭遇视觉病变的设计师,也促使他去研究视觉障碍者相关的设计。他发现,视觉障碍者在面对科技提供的协助上,并不总是无条件拥抱的;他们考虑的是:这项服务是否能让自己重新拥有独立自主的状态。他做过的访谈中,受访者 G 说:「不想用 VoiceOver,这会让我觉得自己太无助。」受访者 M 则说:「我对交通很沮丧,然后 Uber 和 Lyft 改变了我的想法。」

IMG_4806.jpg

Dunn 经历这些访谈后,对 UberLyft 很有兴趣;后来他成功联系上 Lyft 的 Marco。Marco 是一位盲人,曾经因为 Lyft 的无障碍 (accessibility) 功能老是故障而在 Lyft 的 twitter 上留言;他问:你们到底有没有对 Lyft app 做过 VoiceOver 的 QA 测试?Marco 得到的回应是:「我们很抱歉,如果你对 app 有任何问题,我们很乐意看看你的截屏。」显然 Lyft 客服是完全没搞清楚问题所在。后来 Marco 被邀请进 Lyft 团队协助无障碍设计,他现在已是 Lyft 的无障碍设计专员;而 Lyft 只要无障碍设计不符合标准,就不会发布,大幅提升无障碍设计的重视程度。

多数的 UX 研究员、设计师并非视觉障碍者,不太可能从自身出发,同理视觉障碍者生活中会遇到的痛点。也因此,质化的、脉络式的研究很有必要;除了通过他们的陈述,更需要与他们处于相同的场域,理解他们与各种事、物间的关系,进而设计出体贴的、解决痛点的服务。

小结

考量篇幅,主题连贯性及个人对议题的理解程度,无法将每一个演讲/对谈的内容都放上来,但已尽可能针对几个常见的设计议题来整理分享。西南偏南第二弹上、下篇内容所谈的方法都只是工具,我们真正的关注焦点其实是人;人永远都在变,设计产出也要能随着人而调整。希望包含痞客邦自己在内所有在乎 UX 的团队、个人,对于本回分享的设计方法/心法都能有自己的实践与应用啰!下回,跟大家聊聊 SXSW 非关演讲的各种小事,很快再见!


PS. 未能纳入内容的推荐延伸阅读链接:
6 Insights for Designing Accessible Mobile Apps
85 percent of Facebook video is watched without sound


作者:菲力普

推荐阅读: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订阅痞客邦 UX 实验室,博客会在每周一中午更新喔!

点击订阅后请至信箱收信,并确认订阅完成。技术提供Feedio
痞客邦 UX
24 人追踪

文章:50

人气:14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