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MAY

2017

各位好!由于上次的文章 西南偏南 SXSW 直击:Netflix 的 A/B Testing 即将惊喜突破 1000 人气,在此加写文章分享给大家,作为感恩回馈⋯⋯咳咳,我是说,既然跑那么远,当然不会只听一场嘛!身为数字服务产业的一员,实作过、或至少听过一些设计方法与心法也是很自然的,例如:快速迭代、HCD (Human Centered Design)、同理用户……等等;但到底这些方法/心法,是如何运用在不同的服务上?本回将着重于这些方法/心法相关的演讲内容,特别是那些对个人来说有共鸣的部分。

IMG_4700.JPG

(下述讲者若于 SXSW 讲者介绍页内没有文本介绍,将以其他网页链接替代)

速度与设计

Design at the Speed of Thought 是我第一个参加的演讲,讲者为 Adobe Experience 的首席产品设计师 Talin Wadsworth。为什么做设计要如同演讲主题般「以思考的速度」来进行呢?Wadsworth 是从工作过程中逐渐体悟到:越快做决定,可以越快尝试新的、不同的事物;当尝试各种想法,得到了更多的回馈,通往解答的速度也越快,最终的设计成果也变得更好。于是当他与团队在发想 Adobe XD 这个针对 UX 设计和原型制作的工具时,将「实作」(make)、「展示」(show) 到「学习」(learn) 的过程缩短,然后快速迭代 (iterate) ;甚至一些概念发想的验证,讲者只用 Keynote 做些画面就出去找人测试了。

他们还举办过一个活动,是在 YouTube 上直播设计 Adobe XD 的一个功能,让观众边看边回复讨论,等于让 Adobe XD 的概念,与观众即时测试原型制作 (prototyping),参与设计。于是在没有工程师投入、也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得以快速验证全新的功能。

无独有偶地,另一场演讲 Human Centered Design for Future Needs 的其中一位与谈者 Chris Tindal 也提到「速度」,不过是关于另一种面向。

Tindal 的团队曾经做过关于速度的 A/B Testing:设计外观上完全相同,但用户体验到的服务速度不同。明显地,速度较快的版本不论在工作阶段时间 (session time) 或分享比例上,表现都远好于速度较慢的版本。Tindal 做这样的小结:「速度是用户体验里很重要的部分,我们有时太低估它了。」

以人为本的设计

回到 Human Centered Design for Future Needs 这场会谈的正题:以人为本的设计。主持人 Philip 开场时先问另外两位讲者 (Assir & Tindal)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设计」 (Human-Centered Design, HCD)?Assir 认为,它是指人们会自始至终一直使用的产品设计;而设计师必须先厘清,是什么问题困扰着这个特定人的日常生活。Tindal 同意并顺着她的话提到:当你开始拟定产品/计划/功能目标的时候,这个目标通常都与商业目的绑在一起,例如我想要增加这个转换率 (Conversion Rate);当然商业目的很重要,但我们可以重构这个想法变成:转换率上升是因为我们提供了用户某种价值。

Q & A 时,Tindal 延续了前述的话题。他谈到:如果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方式,就不只是推出测试中转换率最高的解决方案,而是要先厘清:会来这些服务的人是谁?他们来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很快就会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如果曾经设想过那些用户情境、人们在情境中的实际需求,即使同样是在做 A/B Testing,你会是在更了解人或 TA 的真正需求下所做的,而不是盲目地、不知原因地做这些测试。

IMG_4754.JPG

小结

软件开发的领域里,敏捷 (agile)、精实 (lean) 的实作很多人在讨论,设计其实也可以;以简洁的方式呈现概念,快速、早期、不间断地发布原型制作,让假设的用户给予真实的回馈,借以调整目标与产品。这样设计产出,才可能符合演讲所提到的「提供了用户某种价值,而且他们会一直使用」的精神。

第二弹上篇,与各位分享了速度、以人为本的主题;下篇,将讨论铜锂锌同理心如何促使设计更贴近用户。

 

作者:菲力普

 

推荐阅读: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订阅痞客邦 UX 实验室,博客会在每周一中午更新喔!

点击订阅后请至信箱收信,并确认订阅完成。技术提供Feedio

 

 

痞客邦 UX
24 人追踪

文章:50

人气:14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