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JUN
2017
安达鲁西亚六百多年的故事~摩尔人的兴盛与哀愁
by 哈辛塔
哈哈~这篇文章其实是我的通识期末报告,自己觉得写的不错所以就贴来博客啰~
这篇文章确实是跟旅游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我觉得要去安达鲁西亚参观名胜景点前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
~~~~~~~~~~~~~~~~~~~~~~~~~~~~~~~~~~~~~~~~~~~~~~~~~~~~~~
因为就读西文系的关系,所以我这次期末报告想要探讨有关西班牙相关的宗教议题,
大家都知道西班牙是一个多数人信奉天主教的国家,但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是,
西班牙的历史中带有六百多年的阿拉伯文化色彩,有许多你现今看似平凡的事物其实都有可能是受阿拉伯文化所影响,
例如: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西班牙海鲜炖饭其实也跟摩尔人有很大的关联,西班牙原本是以面粉类为主食,
但因为阿拉伯人的水车及种稻技术,让西班牙开始有吃米的习惯。
还有阿拉伯的单字也影响了西班牙文一部分,现今约有10%的西班牙文是来自阿伯文,像是水车(noria)因为是阿拉伯人发明所以就是阿拉伯文。
当然阿拉伯文化对西班牙的影响不仅止于饮食与文本,
其中最令我匪夷所思的就是伊斯兰信仰似乎在现今的西班牙比重并不高,因为通常殖民历史往往有可能会带来宗教信仰上的改变,
况且阿拉伯人还在西班牙南部统治了六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我找了点数据归纳出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答。
首先,当时的西班牙并非为一个国家,而是许多零碎的王国,
一开始阿拉伯势力的确近乎攻陷整个伊比利半岛,但后来北方的王国以宗教名义进行收复失地运动,
所以后来摩尔人的势力越来越小只集中在西班牙南部,最后在1492年攻陷阿拉伯人最后的据点格拉纳达,
完成长达几世纪的收复运动,而当时这些摩尔人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是被驱逐去北非,二是改成皈依当时的基督教,
而这些改信基督教的摩尔人则被称为摩里斯科人,
但据说其实大多数的摩里斯科人都是表面上信奉基督教,暗地里还是信奉伊斯兰教,
回教教义中有提到当穆斯林受到迫害时得以隐瞒自己的宗教,当时当局认为这是一大隐忧,
而成立了宗教裁判所来严格杜绝回教及犹太教等非基督教的信仰,我认为宗教裁判所是一个极为不人道的单位,
之前曾经在课堂上看过一部电影”哥雅画作下的女孩”其中就有提到当时的西班牙因政治动乱而复兴了宗教裁判所,
那就像台湾的白色恐怖时期一样,很可能因为一些无心的动作或言论就被抓走,
电影当中的女主角只是因为不吃猪肉就被怀疑是异教徒,被施以酷刑及软禁,
当时看的当下真的觉得心情十分难受,宗教本是该令人感到慰藉救赎的事物,
怎么可以以宗教之名来做一些恐怖肮脏的事,真的觉得宗教迫害是一件十分可怕又可耻的事!
后来在1568年当局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摩里斯科人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当时是被镇压下来,
但为了杜绝后患,后来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驱离及屠杀,之后伊斯兰教的势力近乎消失在西班牙。
了解伊斯兰教为何几乎从西班牙消失的原因后,真的让我觉得相当难过,
宗教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正面的、神圣的事情,但它却也在哀痛的历史悲剧中扮演着杀人的武器,
人类的过度欲望曲解了宗教最纯粹的意义,就连在现今文明的社会中,多数局部战争中宗教的不同也占了一部份原因,
我想这永远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无辜的往往是单纯相信着神但却颠沛流离的老百姓。
现今当你前往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地区旅游时,参观着哥多华壮观的清真寺、格拉纳达美丽的阿尔罕布拉宫,
听着导游介绍着摩尔人几世纪前的丰功伟业,他们的发明、文本及美丽的建筑等等,
一切有利用价值的东西都有好好地流传下来,而他们的子孙却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被驱离、屠杀,
这真的是相当的辛酸,人不在了但他们昔日的建筑却为现今的西班牙带来了相当庞大的观光收益,
但观光客总是单纯被眼前美丽的建筑所吸引,而顺手拍下几张美丽的照片,
很少人会想去了解建筑背后那六百年间摩尔人的故事,他们所建的建筑至今依旧存在,
而他们的故事却是乏人问津,这让我想起了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种黄鹤楼般的感慨谁人能懂?因为对这些心痛历史的进一步了解,
我想如果有朝一日我到安达鲁西亚观光,
我不会只是拍拍照打个卡,而是闭上眼用心去想像几世纪前摩尔人生活的样子,
或许在西班牙的教科书中摩尔人那六百多年的历史就只是外来势力的入侵,但我觉得或许正因为阿拉伯文化的融合,
西班牙这个国家才跟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如此的不同、美丽而且吸引人,
虽然宗教的迫害让摩尔人的后裔剧减,但在西班牙日常生活中还是能发现他们文化所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