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JUL

2017

00.jpg

小柔这天当了一天的原住民,从欣赏原住民舞蹈、文物展览

至品尝部落风味餐、体验狩猎、手工艺DIY,最后再到复兴吊桥、罗浮桥巡礼,

丰富又有趣的活动,让我们从玩乐中学习到很多原住民特有的文化,

传统生活作习、聆听部落故事、学习部落生活智能,更看到了台湾生态之美哦~

 

行程说明:

大溪原住民文化会馆→嗄色闹部落狩猎体验园区→部落厨房风味餐→狩猎or开心农场采菜体验→复兴吊桥、罗浮桥→返家。

IMG_9236-1.jpg

第一站:大溪原住民文化会馆

开馆时间:8:00 - 17:00(每周一休馆)

电话:03 389 5039

地址:桃园市大溪区员林路一段29巷101号

费用:免费参观

查看较大的地图

IMG_9236-1-1.jpg

一大早9点我们就准时抵达了「大溪原住民文化会馆」,

这里可是提供了原住民技能训练、联谊、集会、

艺术表演及作品展示等,多元服务的地方。

 

馆内上方挂满了台湾16族原住民各族的图腾:

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赛夏族、雅美族、

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赛德克族、拉阿鲁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16族,

各族群拥有自己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和社会结构,

对台湾而言,原住民族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根源,也是独一无二的美丽瑰宝。

IMG_9236-1-2-1.jpg

原住民用他们熟悉的热情舞蹈表演,迎接我们,展开序幕!

*固定六日上午10:00+下午14:30有表演,每次演出半小时。

台湾原住民音乐,相当丰富多元与脉络清晰,原住民舞蹈更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舞蹈,

庄严的祭典与欢庆的仪礼都可以看到他们载歌载舞,如:新屋落成、婚礼、活动等。

IMG_9237.jpg

大多数的舞蹈动作不矫饰,甚至取材自日常生活的动作,例如:行走、播种等

并不强调违反自然身体体态的技巧,但却强调毅力、耐力、与群体合作性

还会跟现场大家做交互,教导如何跳原住民舞蹈哦~

IMG_9255.jpg

馆内还有展示贩售着原住民自己手工制作的纪念品,

喜欢的话都可以随意购买唷~

IMG_9260.jpg

馆内现正展示着泰雅织品艺术特展,

如需导览解说人员,也可事先致电与馆方预约哦~

IMG_9265.jpg

展览内容主要是通过尤玛‧达陆(为目前最擅长泰雅传统编织的人间国宝)。

将多年传统服研究与重制,为织品记忆空缺,进行填补与着色,修补断裂的文化脉络。

IMG_9270.jpg

IMG_9275.jpg

当泰雅族织品艺师以其深厚的触感,多方搜集散落国内外的传统织品素材后,

利用图文组合与色彩运用,让现代与传统交融,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IMG_9284.jpg

展间还展出由原住民自行创作的得奖图画及拍摄之相片,

让人更了解原住民的思想、生活型态与日常。

IMG_9293.jpg

IMG_9295.jpg

导览完原住民文化会馆后,我们前往嘎色闹部落前进

从大溪出发约1小时多车程,沿途可以欣赏桃园复兴区辽阔山景。

 

第二站:嘎色闹部落的产业发展协会
地址:桃园市复兴区奎辉里嘎色闹七邻8号


查看较大的地图

IMG_9305.jpg

嘎色闹部落又被称为蜻蜓部落,位于桃园市复兴区蛮山上的偏远部落,

整区居民大概只有一百多人而已,"嘎色闹"的意思为芬芳、多云多雾、榕树或他方移民暂居之处,

据部落长老所述,嘎色闹「Qus」原意指的是最角落的地方。

IMG_9309.jpg

我们到底达部落,看到好多原住民的小朋友不停的在爬树、吊单杠

而且会非常亲切地跑来跟我们打招呼啊~(真的很热情)

IMG_9324.jpg

这里原本只是被遗忘的一个世外之地,

经过有机农业与结合原民部落文化体验后,让许多北部的上班族

可以就近体验当一日农夫或学习狩猎技巧,在每个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蔬果

可以让游客亲手摘取,4月有当地特产的桂竹笋,5月则有5月桃,

7月换原生百香果登场,9月则是甜柿,资源相当丰富。

IMG_9321.jpg

我们还看到有好多大学生在这边露营、烤肉,

即便现在是大热天,因为位在山上,所以气温是凉爽的

部落也希望借此传承泰雅族原住民传统文化,成为原乡部落的观光新伊甸园哦~

IMG_9324-1.jpg

抵达部落已经接近中午,接待我们的是住在这里的族人,

准备了相当丰富的"部落厨房风味餐",迎接我们!让我们好好体验部落传统饮食。

IMG_9324-2.jpg

用餐的木屋,据说是这边的原住民,自己捡木头搭建而成,

可遮风挡雨,坚固无比,且充满浓厚的部落风情。

IMG_9324-3.jpg

IMG_9324-4.jpg

部落厨房风味餐看起来极为丰盛,满满一桌,竟然是两人份啊!

以自然采集蔬果为主,他们都称之为"野菜",不过度烹调,享受食物原味。

IMG_9324-4-1.jpg

还有极富在地特色的小米包、凉汤、烤饭团、木耳、椴香菇、炒萝蔓

蛋卷(中间包山芹菜)、烤南瓜、糯米椒、放山猪、马告鸡腿卷、绿竹笋(自创百香果淋酱)等食材,

IMG_9329.jpg

让我们体验部落生活中,简单又美味的部落餐!食材料理方式,多以清烫或是火烤,

充份让食材本身的原味展现出来,味道虽然简单、不花俏,但却朴实、自然。

IMG_9343.jpg

填饱肚子后,族人带我们去狩猎!!!!(听了就很兴奋XD)

走访嘎色闹最原味的箭竹林步道(总长约2.5公里),认识泰雅的原生植物,吸收绿色芬多精。

IMG_9344.jpg

学习原住民的生活智能,从上竹林步道前,就为我们解说

他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花草做标记,以辨识上山的人是否平安下山了

而且上山前,大家一定会带竹竿(可以打草惊蛇)!!!

IMG_9346.jpg

路上我们聆听了许多部落故事,也教导我们如何辨识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

就算哪天在山上迷路,靠着一个打火机、一根竹竿,就可以活上好几个月。

这些藏在山林的谋生智能,令人惊叹啊!

IMG_9347.jpg

我们也认识了与泰雅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桂竹、苎麻等山林资源,
了解泰雅族自古以来,引以为傲的狩猎技巧,族人们如何运用各种陷阱

捕获竹鸡、老鼠、山羌、山猪、猴子等飞禽走兽,了解部落最传统的狩猎方式

更多的时候,他们也很随兴的在山上野炊了起来,这种日子让忙碌的现代人羡慕不已呢!

IMG_9366.jpg

IMG_9355.jpg

竹林顶端,还可以远望石门水库集水区,欣赏桃园山区的山岚景致,

眼前是天、水、山,三合一的开阔美景,微风吹来,让人舒心。

IMG_9365.jpg

下山后,我们体验了原住民手工艺品DIY活动(项链)

亲自刻画部落的代表图腾,好玩又有趣!做完还可以带走,当成纪念品哦~

IMG_9373.jpg

第三站:复兴吊桥、罗浮桥

地址:桃园市复兴区七号省道21公里处


查看较大的地图

IMG_9383-1.jpg

下山回程的路上,就会经过北横公路沿着大汉溪溪谷而建,

山谷跨越交会处有建置深具设计感的大桥-罗浮桥复兴吊桥

IMG_9387.jpg

复兴吊桥前身为拉号(泰雅族语就是横跨的意思)吊桥,

早期为一座简单的拉号铁线桥,只能行人和自行车通行,

于民国52年北横拓宽工程新建,民国55年竣工完成通车,但是一样只能单向通车,

常常造成交通阻塞,后续就在旁边新建一座罗浮桥,此桥就此功成身退,已经转化为观光吊桥啰~

*右方河景为大汉溪的上游。

IMG_9387-1.jpg

复兴吊桥全长共153.8公尺,宽4公尺,两端桥塔高18.75公尺,

单侧41条垂直缆索,两侧共82条缆索,载重可达25公吨。

IMG_9390.jpg

这桥最有名的,就是蹦极!!!

因为实在太危险的,现在已被县府禁止啰~

IMG_9396.jpg

复兴吊桥上面的图标,为当地原住民泰雅族女性的图案

桥的前后端,各有族人雕刻的石雕图腾,充满浓厚的部落风情。

IMG_9387-2.jpg

罗浮桥是一座全长230公尺的拱型铁桥,

加上大红色的鲜艳色彩,让人走在北横公路更别有一番视觉享受。

IMG_9384.jpg

IMG_9397.jpg

周边设有行人徒步区和观景平台,

能居高临下欣赏这里的山水美景,尤其在美丽的晴天,

红色的罗浮桥倒影和一旁的青山绿水相互辉映,吸引许多游客前来造访拍摄。

IMG_9399.jpg

后记:

台湾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原住民部落文化多元,

这次参加漫游台湾生态体验-嘎色闹部落农夫体验
让我们学习到很多原住民古老的生活智能与文化特色,

大人跟小孩都可以趁着暑假,好好发掘台湾人文与生态之美哦~

很多都是在学校上课所学习不到的,也让我们拥有美好的出游回忆!

 

*贴心叮咛:山区蚊虫多,请带防蚊液,做好防晒。

 

 

桃园玩部落_嘎色闹部落农夫体验(点我链接)

全台42条优质生态体验行程‧

请上漫游台湾生态体验官网:http://ecotour.taiwan.net.tw

新标语.gif

郑小柔Charlene
63 人追踪

文章:1056

人气:7635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