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JAN

2018

来缅甸旅行,先要有个心理准备,这儿,只有看不尽的佛塔,跟当地人纯美的笑容。

那天,我们误打误撞的来到卡古塔林,有两千多座佛塔密集群聚,跟很多其他佛教遗迹一样,曾经消失又被世人重新发现。

卡古塔林,位在离茵莱湖40公里远之处,包车前往大概是2小时,会经过掸邦的首府东枝,东枝是缅甸最大的邦,除了60%是掸族人之外,还有很多缅甸华人。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194.jpg

哪些最后你也不记得怎么来到这里的?

只记得你站在数不尽的佛塔林中间,有些迷失,闭上眼睛,耳朵里听到每座塔顶的铃声随风飞动,

然后,脑袋出现天旋地转,

有些地方真的有莫名的强大磁场,

旅行像是对自己施了一场魔法,

你就在里面,不得不相信。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1.jpg

那些佛塔们

佛塔,无论大大小小每一座都很美,茵莱湖这里,居民傍水而居,能用的土地不多,可能因为这样的关系,佛塔总是比较聚集,整齐或不整齐,但总是笔直的往天际线去。

在其他地方像是尼泊尔跟北北印度旅行,看过很多佛塔,但都不像缅甸这里的数量群聚又密集。

佛塔,用来存放舍利子或重要经卷,大多数的其实就是高的坟墓,火化后留下的就是舍利子,茵莱湖这里的,很多都有日期与名字,

也就是说,这就是墓仔坡阿!!!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48.jpg

卡古塔林(Kakku Pagodas)

包车司机带我们去的一个神秘地方,在这里没遇到几个观光客,进入需要门票,参观后回来一查,才知道这里叫做卡古塔林。

卡古塔林最多的时候据说有7000多座佛塔,现在剩下2000多座,保存状态仍然很好。

对我们来说,佛塔的雕刻都很精美,2000多座已经足够壮观!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80.jpg

门口卖票的小姐包着传统的头巾,人很好,也用我的沙龙帮我包了一着缅甸掸(ㄕㄢˋ)族女人的传统造型。

脸上印着缅甸女人的特纳卡,头上包着头巾,今天入境随俗的造型100分。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88.jpg

族是缅甸境内的一支跨境大民族,人口总数排缅甸第三,在泰国跟中国都有族,

据说,卡古塔林过去是掸族的军事重区,外人靠近就开枪!进入是需要声请保护令的。

但,2010年缅甸开放后,应该就越来越安全了! 

不然司机也不会带我们来这里。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42.jpg

缅甸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有八大族群,跟135个文化风俗不同的民族,政治一直不稳定,但政治太复杂,所以直接跳过不研究。

只觉得一路以来遇到的缅甸人都很好,善良的眼神跟害羞的反应,美女帅哥很多,都是浑然天成的民族风纯正代言人。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19.jpg

卡古塔林外面,是一座当地人的露天市场,这里非常好逛,但看不是青菜水果还是纪念品,

这里有真正的掸族人日常,看他们的穿着行为,看这里一切都还留在单纯的旧时光,就觉得世界真美。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6.jpg

缅甸文,看起来似曾相识,没查证,但觉得跟印度南部的文本很像。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29.jpg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96.jpg

常常在东南亚看到的民族风包包,原来真的是有人每天揹着的啊!

整个菜市场不管是卖菜的还是买菜的,都揹着同风格的包包!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12.jpg

菜市场里,民生用品衣服食物等等甚么都有卖,是一个很大的露天市集,也有几摊是卖熟食的,参观完卡古塔林之后,可以在这里逛逛,然后吃跟当地人一样的食物。

笑起来有可爱酒窝的掸族女孩,知道我在拍她,虽然腼腆但仍然大方给拍。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14.jpg

掸族人信仰小乘佛教,也是缅甸大多数人信仰的主要宗教,在卡古塔林外,遇到一群小沙弥的校外教学。

不知道是不是跟泰国人一样,小朋友都要送去当小和尚?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26.jpg

发现这里男人女人都吃槟榔,而且跟马尔代夫人吃的槟榔一模一样,这种习惯让我想起我们台湾的原住民。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34.jpg

一群女人买完菜要搭小发财车巴士回家了,刚好我那天穿全黑,跟他们拍起照来特别融入!哈哈哈!

小发财车很有造型,两边挂着菜篮,这样买完的东西都放菜篮里,就可以载比较多人,而且又不怕菜会被压坏。

缅甸旅行数据博客游记129.jpg

旅行最难忘的,永远都会是那些跟当地人交互的记忆。

一直知道缅甸刚开放没多久,要趁还没现代化之前快点来看看,但没想到已经开放很多年了,这里大多数的人照旧过着日常,每天出门看到的画面都很多惊喜,这里应该是印度之外,全东南亚最印度的地方了吧。

就像印度的乡下,大家仍然穿着跟100年一样的衣服,心思单纯的让人觉得很遥远又似曾相识。

Peggy Hung
4 人追踪

文章:32

人气:23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