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JAN
2019
「台北大安吃喝」牛骨+鸡骨Mix组合新吃法~汤头鲜甜好味道@面屋牛一鸡骨牛肉面
by 雪人
以前还在日商上班时 每次跟日本同事聊天 他们总是说到台湾的牛肉面很好吃
每次来到台湾的Guidebook都会特别介绍哪几间牛肉面好吃 然后要求我们带他们吃吃看
其实Guidebook上面介绍的那几间名店 我们当地人吃起来就觉得还好
就像台湾人吃日本的名店 会觉得很好吃 但对当地的日本人来说 却觉得很普通的
今天 就要来介绍一间融合 台湾与日本风味的牛肉面
这间面屋牛一是雪人某天带小孩经过时发现的 那时候看外表装潢觉得根本一间日本拉面店
跟日本一样的使用餐券机点餐 单人座位的独食区 当天本来好想吃 但无奈两小午睡时间到 再不回家就当场起番了
只好作罢 后来很十分幸运的接受了店家的试吃邀请~~只能说可以试吃自己想吃的店家也太幸运了吧~~
外表看起来十足十 日式拉面店的装潢
因为面屋牛一没有开放预约 都是现场后位
所以 我们到的时候 稍微等了一下
也顺便拍拍外面的装潢
外面后位时 可以看一下 Menu ~~
虽然是现场候位 但外面也有一个空席案内板
可以让人瞬间知道 目前还有没有空位
完全跟日本的方式如岀一彻 真的是充满日本魂的一间牛肉面店
等待的同时 可以先来买餐券点餐
直接按钮先点餐喔~~最后再付款即可
雪人点的是红烧鸡骨牛肉面 按一下
即会跳出此画面 是否需要加面量 (不加价的呦)是否需要多增加其他配料 是否需要加葱 还是某些客制化的
选完后再按确定~如果还要点其他的就继续点餐
川味麻辣牛肉面 好想吃喔~可是最近喉咙不太舒服 怕吃了之后整个烧声
只能下次再来点了
除了面 也有丼饭的选择喔 ~饭跟面的份量都可以加大不加价
店内的位置大部份都是这样可以分隔起来的个人桌 即便自己一个人来独食 也不必忍受跟不认识人一起用餐的尴尬
但如果你是两个人的话 中间的隔板也是可以打开的呦~~
第一个上桌的是蕃茄鸡肉蛤蛎面
还有附一颗半熟蛋~~然后 看看汤头的琥珀色汤头 光看汤的颜色就觉得很好喝
因为怕冷的雪人 很爱喝汤 每次去吃牛肉面都是把汤喝的一滴不剩
蛤蛎的份量 也挺多的 大概有6~7颗
蕃茄+蛤蛎的组合 搭上基底的牛骨+鸡骨汤头 喝起来好鲜甜
跟一般单纯的大骨汤头 or牛骨汤头 不太一样
这一碗是猪队友的 但是雪人光是汤就先喝了半碗呀~
接下来这份是迷你牛丼
满满的牛肉跟海苔 亿仔看了就说看起来超好吃的呀
雪人只能偷吃一口 牛肉很嫩 牛汤汁入饭一起搭配好好吃
小朋友来吃这样一份 也很刚好 营养满分
亿仔吃完 立刻说下次还要来~~
加点的半熟蛋 玉米笋 以及麻辣牛肚
雪人超爱牛肚的呀 之前看面屋牛一的FB发现有牛肚 而且是麻辣的 就想好一定要点~~~
但个人觉得不够麻辣啦~~~哈哈 如果再辣一点 应该会更好
半熟蛋 两个小朋友好爱吃 ~
如果跟雪人一样爱吃辣的话 也可以自行加辣啦~~~
辣油一看就知道一定是自己煮的 记得小时候雪人妈妈有一次瘪是自己煮辣油 结果搞的整间屋子都超呛的
等了好久 我点的红烧我点的红烧鸡骨牛肉面 终于 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看那个琥珀色汤头 热汤魔人一看到琥珀色的汤头 就想喝啦~~
有附半熟蛋 切一半漂浮在琥珀上汤头上 很可爱
牛肉份量给得很多呢
牛肉也很鲜嫩呦
里面还有两三片鸡肉呢~~真的是份量很多
然后雪人闹了一个笑话 因为这个鸡肉看起来很像鱼肉
所以我拿给小孩吃时 很自觉得说 来~再多吃块鱼肉 然后 我嗓门又很大
说完只看到店长三条线的跑过来说 不好意思 那个是鸡肉不是鱼肉啦~~~
超级尴尬的~~但是 这鸡肉真的看起来超像鱼肉的呀
汤头部份 真的是夭寿好喝的
融合牛大骨跟鸡骨的精华一起熬煮的汤头
好鲜甜喔 跟一般牛肉面的清炖有些类似 但比清炖多了一些清甜
呵起来也不觉得油腻 让雪人一下子就喝了半碗汤
虽然很想加汤 但我真的不好意思问 哈哈哈~~这时候的欧巴桑厚脸皮精神怎么没展开?
卤味拼盘 吃牛肉面 不来点卤味怎么行?
卤豆皮很好吃~但是如果再卤久一点 应该会更入味
趁没人时 来拍一张空景 其实这样的设计 也可以坐更多人
面屋牛一座落在东区热闹的街头
虽然只是普通的面食 丼饭
但却很有自己的特色
雪人觉得汤头绝对是他们家最大的特色 因为真的很好喝
加上日本风格的装潢 难怪生意都是满满满
个人很推荐红烧鸡骨牛肉面 汤好喝极了 冷冷的晚上 来一碗牛肉面 绝对可以让你感觉很温暖
<本文章为邀约试吃文 但是体验内容全文为本人的真实感受>
面屋牛一鸡骨牛肉面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一段151号
12:00-21:00 (礼拜二公休)
02-2752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