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FEB
2019
常见皮肤外用药不良反应与其因应方式
by skindocchiu
讲到用药不良反应其实不只民众很在意
医师也绝对不想刻意开药让患者用了不舒服
但凡事都有风险,用药也是一样
然而用药风险其实很多都可以事先避免或减轻
临床上却常看到有些消费者因为不认识不了解
一旦用药时出现了非预期的反应
也没有跟医师或药师讨论就自行停药中断
结果造成治疗不完全而功亏一篑实在是很可惜
一般来说皮肤外用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1. 非预期过敏反应
2. 药物刺激反应
3. 药物特殊反应
其中第一种是最难事先确认的
因为没有使用前实在很难确知是否一定会造成过敏
即使询问先前过敏史也很难确保新开立的药物就没事
虽然这部分到目前为止还无法100%预防避免
但只要能早点发现相关皮肤征状并加以确认治疗
造成严重过敏不良反应的机会就可以大大降低
担心的话也可以先行小范围试用两周以确定是否产生过敏
第二种反应在皮肤科外用药物相当常见
尤其是痘痘或淡斑用药常常初期使用都会造成如此状况
像是皮肤干燥紧绷(外用抗生素凝胶/液剂)
脱皮或刺激感(外用过氧化苯、A酸)
造成皮肤发红(外用对苯二酚、A酸)
造成皮肤刺痒(外用果酸、水杨酸、杜鹃花酸)
发上以上状况时只要适度调整使用剂型、剂量、频率以及保养方式
刺激反应大多只是暂时的而且通常都会渐渐适应
此外用药可以先局部小范围使用几天确认是否适用
使用频率可以先从隔(两)天一次开始
确定适用后再慢慢扩大范围、增加使用部位及次数
同时间洗脸要改用非皂性清洁产品
洗脸温度不要太高洗脸时间不要太久
洗脸后也可以辅助适合自己肤况的保湿产品
如此调整后通常刺激反应就会逐渐减缓改善
第三种反应比较特殊就像是有些药品使用后
可能会造成皮肤发热(如外用局部免疫调节剂)
可能会产生初期长痘痘(如外用水杨酸、A酸)
可能初期会发生明显恶化期(如外用抗螨虫药)
可能会造成发红反弹现象(如外用血管收缩剂)
可能会造成皮肤颜色改变(如外用强料类固醇与对苯二酚)
长期使用会造成皮肤变薄、发红及血丝(如外用强效类固醇)
以上林林总总一大堆看似蛮吓人的
但其实这些只要能事先提醒、用药时谨慎注意
开药医师知道如何预防及缓解的话以上状况都是可以处理的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用药有疑问时请尽快与药师或医师询问
不建议随意停药或乱换药或放弃治疗甚至改用偏方
治疗疾病时所有用药都可以一帆风顺当然很棒
但如果其中偶有发生波折或困难也不用太担心
只要好好追踪因应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想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真的需要民众与医疗人员一起来协力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