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MAY
2021
。
当抗疫成为一种日常......
其实我在去年尾就想写这篇文章,但是没过几天马来西亚的疫情又反扑,我哪来的脸在这里543?可是今天早上睡醒看到台湾确诊病例180我就后悔了,觉得自己应该早一点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台湾的朋友一些心理准备。这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当时间拖得越长,你会从一开始的焦虑到习以为常再到麻木,不会再守着手机想要第一时间知道今天的确诊数字,我对自己的习惯感到心寒。从早到晚呼啸而过的救护车鸣笛声,我不希望你们和我一样,所以从现在开始,少出门、戴口罩、不群聚、不外食。这十六个月以来的心路历程就不提了,我们先来点实际的,究竟这十六个月里,我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和家人一直撑到现在。
前面的八个月我一人住电梯大楼,接下来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食材怎么买。然后才是一些出门回家需要注意的事项。
2020年一月19日 马来西亚某机场 游子回乡过新年。 超前部署的me,戴着made in Taiwan的口罩,整个机场只有我戴。农历新年初三,到处都买不到口罩和hand sanitizer了,幸好我们家一向有多备一盒口罩的习惯所以不至于无罩可戴心慌慌。
从去年农历新年假期结束,我从家乡回到吉隆坡的时候就已经在为最坏的打算做我觉得最充足的准备。
什么是最坏的打算?
整栋楼被强制封掉,不能出入。
以这个假设为前提,确保自己的食物是足够支撑四到六个星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当时不是一次过把以下所有的东西备好,因为当时的工作每个星期大概有3次会到商场,我就顺便到楼下的大卖场慢慢一次买一些这样。
2月份除了上班哪里都没去,都两点一线。3月份没工作之后,打定主意没事不出门在家自己煮才开始买菜买肉,然后没过几天就MCO(行动管制令)了。
因为每个州属的MCO日期有点出入(有时候是几个州属、有时候是全国),所以这里只写大概的日子。
MCO 1.0 (2020年3月16至2020年5月头)停止一切非必要经济活动停课停班(上班族 work from home)除了大卖场、超市、油站、便利店、药妆店、药局缩短营业时间,餐厅只提供外带。
MCO 2.0 (2021年1月头至3月头)和 MCO 3.0 (2021年四月尾至今)经济活动照旧除了美发spa 按摩不能准开,其余同上。
Ps:正式封城之后,如果少量采购我是不会去大卖场,我对中央空调和密闭空间没有信心。小店的另一个好处是,经过门口看到人多就别进去啊~现在我住的州每天300、400,我连买菜都用网购外送了。
给我一罐辣豆瓣酱,我给你全世界一盘麻婆豆腐。
2020年五月五日 MCO以来第一次到大卖场大补货。
食材+日常用品采购指南:
1. 蔬菜水果
迫使我出门的大部分时候都是蔬菜。住了十几年的房子、自己选的冰箱,我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是小了一些。买了水果,蔬菜就得少买些。只是蔬菜的话,我的冰箱平均只能撑一个星期,十天是极限。
最重要的是,蔬菜种类的采购需要合理分配。来不及煮就坏掉的蔬菜不但浪费钱还浪费冰箱空间。
高丽菜多买两颗,今天蒜头清炒、明天手撕包菜、后天高丽菜丸子汤,高丽菜万岁!!
蔬菜的供应一直都没断,只是有时候选择没那么全。然后某批发商亲戚在MCO 1.0每一档损失几十千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点假烟
2. 肉类
以冷冻库八分满为基准,少于6份满就该补了。我买最多的是猪肉片,三天两头就来个麻辣火锅所以火锅底料一定要有。
饺子、肉丸这一类就看你个人的习惯。八个月里只买了一次饺子宅配,因为吃了过敏。((过敏儿淡淡的哀伤)
鸡肉只买鸡胸肉因为不喜欢吃鸡腿!自己住的好处是不用处理自己不喜欢的食材。而且鸡胸比整只鸡更省冰箱空间。
鸡蛋我都买十颗一盒,一是冰箱放不下、二是我没那么爱吃蛋。就算吃完不补也没差但我妈每次打电话来就会一直问然后一直念一直念。
马来西亚人的日常怎么可以没有肉骨茶?肉骨茶吃起来!
3. 主食
米的库存量不少于4公斤。因为我也很爱吃炒米粉、米粉汤,米粉一袋十片、每餐一片半到两片,一定要有一袋是没开封,库存量维持在十五片左右。其实我习惯吃的那个牌子在一开始封城的时候变得有点难买,幸好我一开始备了两袋。
4. 干粮
方便面一袋五包,柜子里大概有四袋。我平时不吃方便面(过敏)的但还是准备了。
那时候的想法是,如果被封楼,弹尽绝粮(所有主食和冰箱里的都吃完又不能出门补给也没有派粮)的情况下,方便面就是最后的保命符。我不买台湾的花雕鸡面、葱烧猪肉,那么好吃怎么可能屯到最后?
喜欢的饼干要多买一些,我大概有三个月买不到喜欢吃的咖啡饼干,有买过其它牌子但那味道就不对啊~所以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封城不会让你饿死但是口腹之欲在某些程度上比较不好满足这样。
我当时没多买吗?买了,没错的话至少有四包没开封,但是早餐也吃、宵夜也吃,很快就被消灭了XDD
5. 调味料、料理包&罐头
油、酱油生抽老抽、胡椒粉、盐、糖、thousand island、pasta酱、泰式辣椒酱、nando’s辣椒酱、肉骨茶汤包、各式鸡汤包etc。
我的调味料都蛮简单的,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前面四个,和米粉同样的道理,一罐如果开了,柜子里一定有另一罐没开的。thousand island这种不常吃的我就没多准备。
罐头蘑菇除了是pasta的好朋友也是肉骨茶必备。悲剧的是,我太迟想起咖喱羊肉罐头,以至于连咖喱鸡肉罐头都买不到。 大半年都买。 不。 到。
6. 饮料
MILO,马来西亚的国民可可饮料,早餐宵夜必备。我都准备两包1公斤的。
M.C.O 1.0 刚开始的时候vitagen确实很难买,不是没货就是我不喜欢的口味。最近(MCO 3.0)coke变得好难买,没事我还有pepsi。
7. 日常用品
厕纸面纸当然要多买啊~洗完手不用擦干吗?不管是厕纸or面纸一定要有一袋没开的。我惯用的牙膏药妆店常常缺货(其实是进货少)所以我有多买两条。
我好像没有在任何人的分享中看到这一个:卫生棉!
男生都不懂女生对卫生棉的要求有多高,没有自己惯用的牌子那几天会有多难受。
出门一次走了两家药妆店+一家大卖场都买不到自己惯用的那几款真的会让人想捏爆橘子。(不是封城的时候)
mco 2.0 的时候我走了我家外面的两家药局+一家7-11 都没有,即使库存量还够应付接下来的一次,心里面也觉得没底Rrrr。
宅在家的后遗症:
对糖的依赖变高了,因为焦虑啊。一焦虑就想吃甜的。
以前家里不会有含塘饮料、雪糕,vitagen是一个月买一次,后来去全家买个关东煮会顺便买个布丁、买了猪肉顺路停下买个黑糖珍珠鲜奶。
还有生理时钟乱掉,试过白天都在睡,晚上10点才起床。默默乔好之后几个星期后又歪掉了。不过work from home的朋友应该不会有这个烦恼。
2020年三月,明知道不合格而且价格贵得离谱却还是不得不买的口罩,这一点我超羡慕台湾的朋友。hand sanitizer买那么多是因为那个时候家人买不到,原本要寄回去支持谁知道一通电话打来说买到了......
出门必备:口罩、hand sanitizer(一种液体、一种喷雾)、手套(如果你居住在会经过公共空间or电梯的大楼或公寓)
喷雾式的hand sanitizer主要是喷手推车。车子方向盘用75%酒精的湿纸巾。
ps:喷雾式的hand sanitizer价钱一般比较贵,不用75%酒精因为马来西亚难买到。
我觉得自己比其他人幸运的地方是,我出门自己开车。等于降低了和陌生人群接触的几率。
住大楼期间,我的SOP是这样的:
出门戴手套,按了电梯到了楼下拉开大门把手套扔垃圾桶才上车。
回家的流程也差不多,每一次上车之后都会用hand sanitizer。
停车之后戴上手套,东西拿好把车锁好然后上楼
进了家门东西放玄关地上、包包放在固定的位置(俗称 dirty zone)、手套小心脱下(注意不要摸到脏的位置)扔掉、衣服在玄关脱掉放进玄关的x洗衣篮、口罩脱下扔掉然后进厨房洗手(洗到手肘),
再处理买回来的东西,能用洗手液(太强效、洗了手会过敏的洗手液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洗的就洗然后收起来;不能洗的就放在玄关地上or厨房门边地上让它安安静静地待两个星期。(姐怕死!两个星期请呆好呆满!)
完成之后就去洗澡(从头洗到脚),洗好之后用酒精喷家里钥匙、车子钥匙、锁头门把、手机;厨房里曾经放过塑料袋的台面、冰箱、水槽就用消毒药水,不在厨房用酒精因为我怕烧起来啊~~~~
家里消毒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冰箱门把、水槽边缘、洗手液罐子、水龙头开关
像蔬菜这种买回来不能洗因为碰到水会容易坏只能直接进冰箱。假设他们真的有被污染,在你打开冰箱拿取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碰到进而污染冰箱门把或水槽边这些地方。防疫没有撇步,只有把所有外来者(不管是人or物)都当作已经被武汉肺炎污染来严谨防备,你才有可能守得住。
平时洗手的时候也要养成给洗手液罐子和水龙头开关搓澡的习惯XDD
如果你与家人同住:(这才是考验的开始)
消毒工作会翻倍爆增。每天醒来下楼第一件事是:消毒所有门把、电源开关、楼梯、椅子沙发、冰箱门把、橱柜门把。
在家人回来之后,只要是我接下来必须在该区域活动(例如厨房)或在某个沙发、某张椅子坐下来,那就会在自己会碰到的范围消毒。
洗澡之前会先消毒浴室(门把门锁、水龙头、莲蓬头只要是自己会碰到的地方)
没什么事就 尽量呆在自己的空间、分开吃饭、吃饭不要说话、用公筷。如果家人的工作必须经常到处去、接触陌生人那在口罩够用的情况下请他在家里的公共区域活动时也戴着吧。
大家可能会认为,长辈耳朵很硬都讲不听、恐吓也不怕,其实不只是长辈,同辈的防疫意识就不见得比我强。光是在玄关到浴室洗澡之前,要他们不乱摸实在有够难即使他们一进门我就已经帮他们消毒了,但是钱包、手表、手机、包包这一类很容易变成漏洞。
例如:我哥替刚进门的姐姐消毒然后她走到厨房洗手,正在煮饭的我会在她洗好之后把水槽附近消毒一遍。
我还发现他们有个坏习惯就是一上车就把口罩脱掉、下车又戴回、说个电话拿下来、想到的时候又戴回,这样穿穿脱脱的过程谁能保证手的绝对干净口罩不会被污染?我从出门到进家门,口罩是不可能脱掉的,热死也必须忍。但是在看到政府医院和私人医院有些医护也会这样,好吧~maybe我的标准真的太高了。可是瑞凡,标准不高是会出人命der
如果有检举拿奖金这件事,我搞不好有机会是百万富翁了?
长辈不出门就比较轻松吗?并没有RRRRRRRRRR!! 像我妈,她虽然不出门但手很贱,东西买回来来不及消毒她已经迫不及待翻来看偏偏又受不了消毒药水的味道,我心脏必须很大颗不然会吓死。
点外送的注意事项:
终于来到最后一part了!
我只点能够加热的,例如汤类、pizza,小锅热一热、烤箱里烤一烤,吃得更安心。
其他重点如下:
桌子设置一个暂时的dirty zone,碰了袋子、盒子之后必须洗手才能碰内容物。要碰“吃进去的食物”必须先洗手!
吃着的时候手就别乱摸了,不管是外卖袋子or你的脸。
结束之后再用酒精把桌子消毒干净。袋子也会喷如果是用原本的整个一起丢掉。
我上一次堂食好像是2020年12月。星巴克,拿下口罩喝了两口,当时前面两桌和后面一桌都没人又或者更精准一些来说,那个区域只有我。
至于在外面正经吃完一餐饭,好像是去年8、9月的时候。而且是在下午茶时间吃的午餐。
不外食、不聚餐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
某亲戚结婚,双方家人吃个晚餐,结果三分之二的人中招,那又是另一个故事。
因为都康复了,所以我用了故事这个词,而不是悲剧。
又或者,无可避免的意外才有资格被称为悲剧。
第一次MCO的时候经常望着阳台发呆,觉得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房子里少了一些绿叶。后来陆陆续续·添购了一些。
去年一度从手帐坑里爬出来就是因为掉进了植栽坑。其实把钱花在有生命、可以绿化环境、提供氧气自给自足也不错啊~
也许现在的你很慌很慌,其实我也一样;希望远方的你知道,哪怕你现在独自一人,我的心也离你很近很近
花开天晴,会有那样的一天,我们会重逢。
博客:http://jessy116.pixnet.net/blog
合作邀约请来信:yueerwanwan@hotmail.com
自二月起,所有文章同步发表于PIXstyleMe( https://styleme.pixnet.net/ )
PIXstyleMe个人页面:https://www.pixstyleme.my/authors/jessy116
想看影视娱乐圈即时靠北的请前面直走:https://www.facebook.com/yrwan2/
PS:粉丝团主要发娱乐圈相关,博客更新的时候也会发链接,更多各种活动吃喝玩乐美妆时尚花絮照请到instagram和另一个私人FB
https://www.instagram.com/jessy_116/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14084742950&pnref=lhc.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