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MAY
2021
Club house主持笔记|孩子能自律,父母不焦虑 (启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醒醒女孩们
by 橘希
今日Club house又是收获满满!
感谢许多伙伴们的参与
让大家在教养的路上不孤单、彼此打气!
以下是今日的笔记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孩子能自律,父母不焦虑 (启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主题:
1孩子的压力。
2.课题分离。
3.自然结果与逻辑结果。
4.如何启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练习自我察觉 ,那你是否有忽略孩子感受?
你有察觉到孩子的压力吗?
孩子是否有因无法符合妈妈的期待而感到气馁?
三宝妈问:孩子之间有相处之间的压力?
老师:当孩子在引起你注意的时候,你的内在感受?
三宝妈:无奈~
老师:可让孩子轮流说,并让彼此讨论。
讨论完后,在跟妈妈说怎么处理
「手足竞争是历程,但我们要教导的是如何合作」
导向彼此合作,将孩子们看成为一体
孩子的压力有三种:
一、正向压力:感受到压力
例: 考试 比赛
二、可容忍的压力:挫折 责备
例:处罚 被骂 父母吵架
用「倾听」的方式跟孩子说:你会不会觉得难过?生气?
去陪伴孩子的压力
让孩子感受与理解我们的关心,避免说教
青少年的孩子,会不喜欢我们说教,我们就避免
只要陪伴他就好
若孩子愿意跟我们讲,切记,不要教他
只要同理他就好
例:喔~原来是这样子,还有吗?
▷孩子说得越多,越能把压力卸下来
青少年,会受同侪影响,若愿意跟我们说,与我们分享同侪问题,我们该开心,不要加入我们太多的想法
听听他的想法,问问他的感受
询问如果是他,他觉得如何?会如何处理?
三、毒性压力:
例:每天在学校被老师骂、 爸爸妈妈每天吵架、 每天被同学欺负|霸凌
▷避免孩子有毒性压力
压力的解药:
一、掌控感:
让孩子从心里认为事情是自己要做的
让孩子自己决定
二、能力提升
不是教他,而是给他勇气
例:「我们」来试看看
让孩子觉得妈妈跟我是站在一起的
很难?「我们」来试试
三、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
「察觉自己与孩子的情绪
先处理自己烦躁的情绪」
忍耐不要去涉入「孩子的掌控感」
是什么样的原因,孩子没有想要把成绩弄好?
☞聚焦在孩子这个「人」而不是聚焦在问题
例:你满意吗?你会想把成绩考好吗?(关心的倾听与询问)
若孩子年纪较小掌控力较弱?而老师给压力?
☆注意:当孩子觉得他很好,他会做的更好
例:写字_容易引起孩子的挫折
大人容易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
要记得,学习是历程,不是结果
在过程中,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例:
「哇~你这几个字好漂亮呢!妈妈觉得写得很好」
「你觉得写不好唷?那要怎么写得好呢?」
✖︎注意:不要去擦孩子写的字,要擦让孩子自己去擦
训练都是技巧与历程
不要让他觉得很挫折,而是要让他觉得很有能力的
☞记得在过程中找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来鼓励
课题分离:
你的孩子目前让你感到困扰的行为是?
二岁,一直挑战?
二岁,正在探索,一直尝试可摸得到看得到的,敏锐性强
越能引起我们注意的事情,越想要做
☞少说不可以,而带着他们,我们可以来做什么
例:
「不可以丢人」,不可以被忽略了,而只听到丢人
议题:谁该为上课迟到负责任?
是孩子,不是家长
不是我们帮他处理事情,应是如何给孩子勇气让他能够自律
跟孩子一起订立规则,订立你同意他也同意的
讨论他可以决定与解决的方式
(可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
若隔天,他失败了,要不要责备?
不要责备,事情失败与人失败分开,
做不到我们明天再继续就好
例:哇~我们今天没有达成任务,我们明天再来!我们再挑战!
若孩子不能吃冰,可以吃什么?
找一个取代的东西
我们跟孩子一样会有挫折感,
孩子脑神经还在发育对挫折感反应很敏感、很直接
不要教他怎么做,而是同理并让他思考
不要加重挫折感那严重的事情
让他觉得没关系,我们在努力就好
耐挫力与韧性会越来越好
👉🏻耐挫力与韧性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他能够感受到父母亲对他的支持
你不要孩子做「某件事情」
例:你不要他看电视!那他不要看电视他能做什么?
当孩子做错事,与另一伴观点不同
不要去讲道理、说教,也不要拿出教养书说的知识
会将另一伴对教养会越推越远
☞去理解当下他看到事情的感受
例:你看到这样你好像很生气,你觉得很不应该?
先用倾听,同理他的感受
先处理孩子还是另一伴?
☞情绪稳定后再说再沟通。
尽量彼此同理
老幺通常会用更激烈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因他有竞争性(本能)
课题分离
不要处理太多孩子的事情,孩子会觉得气馁
来自于,妈妈好像不相信我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
孩子会没有勇气处理自己的事情与失败
☞家长应陪在他旁边给予勇气,面对失败
例: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
问:那你可以怎么办?
可以怎么说?
不会说?「我们一起来练习」
不用太注重技巧,技巧可以一直变动
自然结果&逻辑结果
自然结果:
孩子要自己面对结果
例如下雨没带伞,他就要自己淋雨
当孩子越来越大,趋向使用自然结果
千万不要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妈?」
而是要表达同理与倾听,感受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同理,孩子旧能产生勇气
逻辑结果:
与孩子一起订出一个规则
例:孩子拿牛奶翻倒
✖︎:叫孩子去罚站是处罚
○:让孩子自己处理翻倒的东西,而这样是有因果关系的
☞以「温和且坚定」的方式来处理
点数制度是否合适?
可以用,但不要一直用
可当启动,但后面要做转化
*解释:孩子还小,不懂内在动机时,可用点数当启动,引导孩子做事情
而当孩子渐渐长大,该转换成孩子的内在动机,少用点数与奖励
为何正向教养不建议点数与奖励?
因会把它把事件与点数、奖励链接,就像是为了奖励而做
容易模糊焦点
如,将客厅扫一扫,应是为家里环境好
将成绩考好,是为自己负责
☞点数与奖励会冲淡它的正向价值
☞点数、奖励,容易变成操控孩子的手段
奖励与惩罚,短期有效,但长期失效
惩罚会让孩子内心反抗、认为不公平
奖励可以带来成效,短期可以立即驱动孩子做我们期待的事情。
惩罚会让孩子因为害怕,而照我们的意思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父母的想法是要改正孩子的错,但孩子的想法是什么?不公平?
☞不要去打孩子!
忍不住,先转换情绪,先冷静下来
案例:有一个常被打的孩子
老师问孩子,当孩子被打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孩子的想法是「好了没?」
逞罚与打孩子没有办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问:那如果已经体罚孩子了呢?如何挽救?
答:事情已过,不要自责
当父母在打孩子时,透露二个消息
一 你做这事让我很生气
二 生气可以打人
反而变成以身作则,以暴制暴?
事情已过,现在开始我们努力就好!
☞当孩子做不好时,我们可以接住他的情绪
不用教他、不用指导、不用骂
接近他就好
自我价值
孩子如何看待他自己?
我们要看到孩子进步的地方
▷当孩子倍受鼓励,就会觉得有价值
▷当他有能力可做到许多事、可帮助人,就会觉得有价值
来宾问题:为什么不要用奖励?
因奖励是上对下的纵向关系
犒赏,可以用庆祝的方式来呈现
我们太强调结果,孩子会很害怕失败
我们要看见中间的努力,鼓励他做好的地方
来宾问题:无虑 他律 自律
我们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在旁鼓励
给孩子勇气,让他自己做得到
他律:
我跟孩子一起订出日常规范
不是妈妈叫他这样做,而是孩子自己可以做
讨论:孩子想要做什么,带他去做
尽量不要引导作业写完可以看电视
写字
刚开始不要写太多,只要愿意写都给予鼓励
不用规定量,他有写都很棒!
可说:妈妈觉得你这几个字写得很认真、这几个字很好看呢
情感链接是最重要的!
让他链接,写作业很好呀~我可以跟妈妈一起完成什么事情
(让孩子觉得跟父母完成事情是有趣的、有动力的!)
孩子容易觉得达不到父母的标准 孩子容易落入气馁、放弃
所以当孩子一表现好,带着孩子去看见他做好的地方
☞没有一个孩子要让自己不好
现在不好应该是内心感到气馁
孩子现在不好,不是永远都不好
他只是还没学会
我们要要培养孩子的是持续的动力
来宾问题:零用钱议题
不要把零用钱当作是一种奖励的方式,会扭曲价值观
如何学会欲望与控制?
孩子有想买的东西?
跟孩子讨论一星期要多少?
不要将奖励金钱与事件绑在一起,也不要扣孩子钱
妈妈给的零用钱,跟表现没关系
带着孩子去做现金流量表
重点,不管他买什么都不能反对!
我们可以用好奇与探索去问他
不然之后会隐匿,
不管他写什么我们都不反对,我们可以不认同,办不反对、不出意见
以上是今日笔记整理
欢迎来Clubhouse一起聊聊~❤️
每周三 下午 3:00-5:00在Clubhouse「百秒塞奶」见!
我是主持人橘希!
感谢你们❤️
-------------------------------------
邀请你来当好伙伴❤️
➫ 「醒醒吧女孩们」Youtube:https://pse.is/39e8sz
➫ 「醒醒吧女孩们」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akeupbagirls/
➫ 「醒醒吧女孩们」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akeupbagirls/
➫ Clubhouse: @wakeupbagir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