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NOV
2021
【育儿纪录】副食品3阶段大公开,一起轻松踏上副食品之路吧!如何准备副食品/ 副食品顺序/ 取代奶的时机和方式/ 食材搭配安排一次看
by Miss E.
四个月的宝宝开始能吃副食品啦!
这篇分享,希望能与你一起开始快乐的副食品之旅~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目录
PART 5 |出门外食时宝宝吃什么呢?外食族如何准备副食品?
PART 1 |为什么要开始吃副食品?是直接取代奶了吗?
在宝宝一岁前,营养主要来源都还是母奶或配方奶
那为什么要副食品呢?
副食品能训练宝宝免疫耐受性、练习吞咽和肌肉发展、品尝食物风味与质地口感
黄金时期是四个月到九个月,只要宝宝开始表现出对食物的兴趣,就可以开始了
小猪宝从3M24D开始尝试副食品,其实算有点偷跑
(因为宝宝舌头的呕吐反射差不多在四个月才会消失,所以Sunny老师其实有特别提不要早于四个月开始)
妈妈我战战兢兢地迎接这个让宝宝熟悉「食物」及积极试敏的阶段!
以前都以为由奶水->流质食物->固体食物是个顺其自然的进程、宝宝自然而然就会
直到实际进入副食品阶段才发现,原来这过程还是需要训练的!
因为奶水的吸吮吞咽方式和浓稠流质及固体食物不同
所以宝宝一开始吃流质食物时还不习惯,当喂进嘴中时,舌头会一吞一吐把食物吐出口中
慢慢才会闭上嘴唇吞咽进去,妈妈需要有耐心、以及一次次鼓励宝宝喔!
副食品的喂食,在不同月龄建议的分别为:
* 流质:4-6个月
* 半流质:7-9个月
* 软固体:10-12个月
(只是概略,仍然能照宝贝的吞咽、消化发展微调)
喂食的时间尽量在两餐奶之间,让宝宝在心情愉悦时练习
以免宝宝因为肚子饿、却又还无法好好进食而生气哭哭
参考了许多教养书及与营养师、妈妈们的经验,我大致将宝宝的副食品阶段分成三阶段:训练吞咽->试敏->主要营养,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就会依序分享喔!
PART 2 |进入副食品之路,我该准备什么呢?
进入副食品之路,我该准备什么呢?
如果你是希望现做的妈妈:
食物调理器具:研磨钵or研磨器/ 调理棒
宝宝餐具:碗(有吸盘佳)、硅胶汤匙、咬咬乐
辅助用品:围兜兜、帮宝椅或喂食椅
如果你平时忙碌、希望一次做多一点冰砖保存:
食物调理器具:研磨机/ 调理棒
保存用具:冰砖盒、密封袋
宝宝餐具:碗(有吸盘佳)、硅胶汤匙
辅助用品:围兜兜、帮宝椅或喂食椅
食物调理器具我用这些:
调理棒和调理机是家里本来就有的,研磨杯则是为了携带便利、也能当作保温杯而添购。
另外研磨钵或磨泥器我也没有特别买,是用明治妈妈教室送的「副食品调理七件组」
这组赠品蛮实用的!而且妈妈教室免费,拿到这组简易副食品器具真的好划算啊!(小小提醒每一场的赠品不同,报名之前先留意一下喔!)
冰砖或现做的用品准备,主要是差在现做可能因少量需要用到研磨钵、而冷冻需要冰砖盒保存
(有些人会想说冰砖可能可用家里制冰盒,但其实不太方便,建议买专门做冰砖、软硅胶材质的)
其中冰砖盒是我上网寻找时,最一个头两个大的,尺寸怎么那么多!
因为新手妈妈比较难评估要买哪些尺寸,依照妈妈朋友的建议,我入手了10ml/ 20ml/ 50ml的三种尺寸
有些妈妈可能会觉得小容量不实用,但宝宝初期刚开始练习时,真的只吃得了几ml,甚至不到10ml
所以我还是有买10ml的尺寸给练习吞咽的过渡期,未来退役后也作为蒜泥、葱花、芹菜等食材分装使用
建议都买同一系列的,在冰箱堆栈也很整齐方便
制作时可以不同食材分开制作冰砖,之后就能弹性搭配出不同变化让宝宝吃得更多元营养!
PART 3 |副食品三阶段 & 额外小提醒
|STAGE 1 训练吞咽|
时机点:两餐之间,当做点心给宝宝摄取
这阶段的副食品,最主要的目标是训练吞咽动作而非营养补充,宝宝主要营养来源还是奶水
因此可以安排在正餐后进行练习即可,量也不用多,一开始可能只会吃10ml以下,后面再慢慢增加
新手基本款,就是从10倍粥开始(也有人会先给米汤,就是十倍粥上面浮着的液体)
10倍粥顾名思义,就是一倍米+十倍水(米:水=1:10)
后面可以慢慢再到8倍粥、4倍粥,让宝宝更接近固体食物的质地
第一次尝试10倍粥~
小猪宝的表情很微妙,好像正在认真思索口中黏黏稠稠的是什么东西,整块冰砖吃完后仍然一脸困惑XD
制作时一开始我战战兢兢用甜点磅秤,将份量秤量得丝毫不差才敢让宝宝吃
我用20g米+200g水,蒸好打泥分装(就算是大半夜,龙龙还是很称职,不放过任何一点食物耶!)
直到喂了宝宝第一次后,才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因为烹煮过程中有水份蒸发,最后剩余的大约只有共180g,那是否需要再将流失的水分加回去呢?
后来咨询身边妈妈朋友的过来人经验,才知道10倍粥其实不需要刚刚好10倍!
这只是让刚开始进入副食品阶段、手足无措的妈妈参考用,在制作时有所依循
比例依然也能弹性调整,如觉得太稠可加水稀释、觉得太稀可加粥再打
也有妈妈是直接进入8倍粥,或不打泥直接让宝宝尝试软食
一切都是看自己与宝宝的掌握度,确保宝宝能顺利吃下去就好
小猪宝吃粥的第五天...仍然会流出来,但吞咽进去的量已比一开始多许多
现在流出来的已经以口水居多,感觉再过不久就可以加其他食材啰!
等白粥确认没有过敏反应(通常对白粥不会有啦)、也确定宝宝吞咽顺利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以白粥为基底,加入其他的食材让宝宝食用、测试过敏
|STAGE 2 试敏|
时机点:两餐之间,当做点心给宝宝摄取
营养师建议顺序大致为水果类->蔬菜->全谷根茎类->蛋豆鱼肉类
同时也建议宝宝一岁前要尝试所有不具刺激性的天然食材
除了一岁前不能吃蜂蜜、或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建议宝宝吃外,其余食物皆可给予
除了营养师建议的大概念之外,网络上的妈妈社团里流传许多试敏的食物顺序,真的是超级复杂!
综合各方信息后,我自己以白粥->五谷根茎/蔬菜水果->蛋豆鱼肉的大类别,再依照食材采买状况适时调整,少量但多样化地尝试。
网络上有很多各月龄建议的食物细表就作为检核表来打勾啦!!
大方向是4~6个月以粥&蔬菜水果为主,6个月开始可以吃葱姜蒜(之后也能调味、去腥用)、7个月开始可开荤,之后的副食品就都能加荤食高汤了!
需注意的是高敏食材如芋头、虾子、牛奶、草莓、蛋白都会摆在比较后面。
用已经确认不会过敏的食物种类为底,加入新食材测试,一次加入一种、降低变因才能测出宝宝对什么特定的食物过敏喔!
只要不要一次大量摄取,通常即使出现过敏反应,状况也不会太严重
过敏症状可能有皮肤红疹过敏、肛门周围小疹子,因此开始试敏之后妈妈就需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变化
若有过敏状况的话,可以隔一段时间再少量试试看,但若仍然有严重过敏状况,就等一岁后再慢慢尝试啰!
较守旧的育儿观念会认为三天增加一种食材,较易观察宝宝过敏反应,
而儿科黄𪻐宁医师则提倡什么都能吃一点、一天也不限一种,过敏反应只要抓大放小即可。如此能方便父母备食,也能给宝宝更多刺激。
但若父母有过敏史的宝宝,我觉得还是一样一样慢慢试敏比较保险。我自己的折衷方式是一种食材至少尝试过三次,
在尝试过程中不会每天只给宝宝吃一种,会加入之前测试过不过敏的食材,尽量让他摄取更多样、均衡的营养,也增加变化性和味觉刺激。
例如:南瓜+花椰菜/ 高丽菜+花椰菜/ 胡萝卜+高丽菜/ 甜椒+南瓜...等,也能同时观察宝宝对食物的喜好(笑)
为了记录小猪宝的试敏状况&食材喜好度,我自己做了一个记录表,每次制作&喂食都会记录在上面
记录宝宝吃的时间、状况、喂食时搭配的食材种类
也能记录宝宝喜好及尝试进展来提醒自己未来制作或搭配要注意的事项
不然妈妈金鱼脑,若只凭印象回想吃过哪些、好像对什么过敏...总觉得不太安心!
所以有了这个纪录表,未来也比较好参考宝宝的过敏食材有哪些、下次可以有什么样的变化
(天哪!我学生时代做实验、做笔记都没那么认真欸!!)
等确定宝宝吞咽状况顺利、不会过敏的食材种类多了,就可以慢慢加量
让副食品逐渐作为宝贝的营养来源,同时继续测试新的食材
|STAGE 3 作为主要营养|
时机点:取代正餐让宝宝进食
副食品吃越多、对ㄋㄟㄋㄟ的需求就会渐渐变少,但不要心急求立刻就要取代整餐奶!
在4~6个月间还是以练习、试敏为主,等到宝宝试的食材多了,比较方便调配营养均衡、热量也足够的副食品给宝宝,6~8个月时再考虑取代一餐奶。
但需注意的是,奶量与副食品量并非1:1地取代,而取代的比例因为加入的食材热量及饱足感关系,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可以先以宝宝能吃得最多量来准备副食品,奶则备着他饿时补,多留意喂食后宝宝每餐饿的时间间距是否有缩短或拉长,再来调整给予的量。
到了一岁之后,宝宝应该就要能够三餐皆正常吃,奶量则作为点心斟酌补充
(月中营养师也提到,在这时副食品已经成为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只需要注意宝宝的营养均衡,不一定需要继续喝奶喔!)
额外小提醒:
需补充水分、油脂降低便秘可能
宝宝开始吃副食品之后,便便就不再只是糊状了!开始会成型、也会有未消化完的纤维,甚至食物也会影响便便的颜色。
只要不要太久没嗯嗯、大便的颜色也有在宝宝手册大便卡中正常范围,就不用太担心啰~
开始吃副食品后记得需要摄取水,否则就有可能进入便秘地狱。
一开始练习吞咽时可以在吃粥后多喂个2-3口水漱漱口,
等吃得比较顺后,就能慢慢尝试用学习杯装温开水让他自己喝了。
不过训练喝水时也不需要太心急,一开始可能不会吸、也可能吸了但不会吞。小沐晨是一直到6M18D时才学会用学习杯吸管「喝到」水的!
除了水分外,预防便秘还需要注意蔬菜、油脂的摄取
若宝宝不爱吃菜,可以用蔬果汁、或用其他味道较重宝宝也爱的食材去压过蔬菜味(加奶炖、加甜甜的天然食材...等)
油脂部分则是可以加橄榄油、酪梨油,在蒸的同时加入
量不用多,只是需要确保宝宝的肠道有足够的油脂滋润可以帮助排便即可
如果食用的食材本身就有比较丰富的油脂如酪梨、鱼、肉,则可以减少油脂或不另加
让宝宝保持愉悦心情,用餐是件开心的事!
一开始还不会吞咽时,吃东西对宝宝来说很耗损精神和体力(像小猪宝就很常一吃完断电啊!)
要避免宝宝太累情绪不好时继续硬喂食,让他自己决定要吃的量,当然更不要趁他大哭张嘴时塞进去逼他吃!
不然宝宝都会将这些负面的「情绪」和「用餐经验」链接在一起,未来对用餐就会有反感的心理。
另外若宝宝表现不如预期、或是太嗨太失控搞得一片狼籍,也需要保持耐心。
这很难我知道!我就曾在他与狗狗都很失控时有点生气也提高音量地制止他乱拍乱挥,他当下被吓到,而我下一秒也很内疚啊~~只能继续磨练了!
宝宝要练习吃、妈妈也需要练习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面对宝宝,一起享受用餐的乐趣!
PART 4 |副食品菜单分享
副食品制作以少量多样化为原则,每一种食材我会让宝宝先吃食材原味,然后再尝试不同食材混搭的味道。
这里先分享一些食材的搭配建议,是我试吃过味道不错的口味组合!(都可以用白粥或薯泥当底)
胡萝卜:可加毛豆、高丽菜、藜麦、玉米笋、茭白笋,例:胡萝卜毛豆藜麦粥
南瓜:可加毛豆、花椰菜、洋葱、玉米笋,例:南瓜花椰菜粥
甜椒:可加马铃薯、高丽菜、洋葱、南瓜、花椰菜、酪梨,例:甜椒洋葱马铃薯
番茄:可加马铃薯、洋葱、花椰菜、西洋芹、牛肉、鱼肉,例:蕃茄洋葱牛肉粥
青江菜等绿色蔬菜:可加洋葱、苹果、凤梨、菇类、肉类,例:洋葱小松菜菇菇粥
鱼:姜、洋葱、芹菜、菇类,例:香菇鲜鱼芹菜粥、洋葱鲑鱼粥
牛肉:洋葱、番茄、菠菜、甜椒、花椰菜、菇类,例:牛肉菠菜甜椒粥、蕃茄牛肉菇菇粥
猪肉:胡萝卜、南瓜、木耳、花椰菜、菇类,例:姜汁猪肉木耳粥
鸡肉:胡萝卜、南瓜、菠菜、木耳、番茄、甜椒、花椰菜、菇类,例:鸡肉菠菜菇菇粥、南瓜鸡肉花椰粥
洋葱:百搭
马铃薯:百搭
鸿禧菇、杏鲍菇、蘑菇:百搭
妈咪们也可以自己发挥想像力、依照喜好配配看喔!
*绿色蔬菜尽量不要和橘黄色的食材加在一起,否则颜色会变得土黄土黄...很不讨喜呀~
PART 5 |出门外食时宝宝吃什么呢?外食族如何准备副食品?
很多妈妈会烦恼如果带正在吃粥状、泥状副食品阶段的宝宝出门,应该如何备食呢?
其实,只要确保食物是无调味的原型食物、也软软的好入口,就可以给宝宝吃了。当然依照出门时间的长短,考量也不同啰!
若是简单出外用餐、野餐、远足,妳可以:
1. 家里制作好的副食品以保冷袋携带并隔水加热
2. 携带市售的宝宝粥及宽口的保温罐,方便隔水加热、加热后也能直接倒入容器喂食
3. 可以选择便利商店的烤地瓜、茶叶蛋蛋黄,压泥喂食
4. 携带随身调理杯,白饭、无调味肉菜可以打碎给宝宝吃
5. 外食若去火锅店也是好选择!可以请店家汤底先给白水,将易软烂的食物如南瓜、地瓜、蔬菜、鱼片烫软,就可以压泥给宝宝(也可以加一点饭进去煮)
若是一整天的行程、甚至是长天数,因卫生考量就不要带自制副食品了!
另外也需要考虑去的地点是否方便购买新鲜原型食物,以下前两种建议备着以便不时之需
1. 建议备着市售宝宝粥
2. 携带随身调理杯,和大人一同用餐时可选择宝宝能食用的食物来制作副食品
3. 若方便到便利商店,可以选择便利商店的烤地瓜、茶叶蛋蛋黄,压泥喂食
再来也有许多忙碌职业妈妈,建议可以早上出门前或睡前先做好副食品,或是一次做3~5天份的冰砖,
若家中不便烹调,那可以选择自助餐或是小火锅,一样以挑原型食物为原则、若过于油腻也尽量过水,再打碎或剪碎喂食。
接着到了能慢慢吃固体食物的阶段,BLW和泥派的制作方式就不同
两者皆有优缺点,妈妈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养育方针选择
我自己目前会倾向营养均衡的泥(确保宝宝的营养健康)+适量原型食物作为点心(让宝宝练习咀嚼)
现在还没有进入这个阶段,等月龄大一点时再和大家分享啦!
.